陪他走第一哩路 表演下鄉幫孩子圓夢
「你還記得第一次看到表演藝術時的震撼和感動嗎?」紙風車劇團藝術監督李永豐,以興奮且充滿期待的語氣說,「我們發願要讓全台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至少有機會看到一次兒童劇或表演藝術。」
就在選戰方酣的季節裡,一群希望帶給孩子笑容的民間人士,悄悄發起一項名為「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的文化行動,他們籌組行動聯盟,計畫透過由民眾認捐鄉鎮的方式,贊助表演團體下鄉的經費,藉以彌補鄉村孩子因城鄉差距而無法欣賞藝術的遺憾。
下月初在阿里山起跑
目前參與活動的發起人已有三十五人,涵蓋文化、企業、學界及公益團體,除負責籌組事宜的紙風車團隊之外,還有綠光劇團、作家薇薇夫人、華視總經理小野、導演柯一正、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及其打擊樂團、心理學者吳靜吉、小鎮醫生陳錦煌及出版界的王榮文、簡志忠等人。
聯盟還刻意與「政治」保持距離,排除現任公職及政黨人士,但申學庸、鄭淑敏、陳郁秀、陳其南等卸任文建會主委,以及長期關心兒童戲劇的廣電名人于美人、傅娟則應允擔任發起人,攜手為此活動發聲。
行動的緣起在於體認到全國各地演出場地多半集中在大城市,政府的經費補助及民間企業資源,也都投注在人口眾多的都會區,再加上家庭經濟能力的限制,有很多鄉村孩童根本看不到兒童戲劇或表演藝術。
因此,聯盟提出「孩子的第一哩路─Firstmile Kid’s smile」的概念,希望集合民間的力量,陪台灣三一九個鄉村的小朋友一起走上他們成長過程中與藝術表演相逢的第一哩路。這項活動預定下個月初,從嘉義阿里山起跑。
整個行動的構想頗具創意,他們打算經由專屬活動網站的溝通,讓認同這個理念的朋友,選擇想認捐的鄉鎮。聯盟建議每位民眾選擇捐給「心的故鄉」,至於這個「心的故鄉」,可以是自己的出生地,也可以是少小離家到外地就讀的海邊小鎮,或者是當過兵的金門大武山頭,甚至是曾令自己感動的社區部落。
認養鄉鎮募足款就演
除了將每筆捐款都詳列在網站上,以供捐款者隨時上網查詢徵信及了解捐贈進度之外,該聯盟也呼籲認同的民眾透過網路、社群、書信等各種途徑,號召更多的朋友參與關心。
行動聯盟計畫,只要某個鄉鎮募集到一定金額之後,表演團體即刻出發,選擇鄉村聚落的廟口、空地或學校禮堂、操場演出。
根據紙風車劇團的初估,一場戶外搭台且具有劇場效果的演出經費約三十五萬元,而這是演出設定的最高規格。
倘若有鄉鎮始終募不到劇場演出的金額,李永豐強調,聯盟還是會依捐款情況調整各種演出,他笑說,如果只有兩萬塊,他已經跟導演吳念真講好,要吳念真自己開車去廟埕播放電影,講古兼練肖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