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年前我在公司裡聽到不少同事也開始加入投資基金的行列
證明了一點
大部分都是口耳相傳「介紹」來的
人的影響力真是無遠弗屆
既然大家都有興趣就一起學習一起分享心得吧
以下是我對今年度的一些看法
2007年的環境對進場而言,其實是一個不算差的時間點
因為Fed於去年八月固定利率(5.25)之後,成功降溫通膨疑慮
又在前幾天(2/15)發表聽證演說,預期今年通膨疑慮獲得控制
這樣的利多消息,無疑是給了大家一劑強心針
希望大家安心地過個年,過完年後繼續「砸」錢
即使有人預估2007年經濟趨緩
美國的軟著陸牽動著全世界的走向
但這半年來可以明顯感受到
許多區域的經濟體系漸漸地可以獨立(例如歐洲、亞洲)
慢慢地可以抵抗美國經濟的波動
所以2007年若無其他突發性天災或政變,整體環境仍值得佈局
不過投資前,一些準備功課務必要謹慎落實
否則一開始的利潤容易讓我們昏了頭
可別以為基金就是「賺」大於「賠」的商品
要是太大意,也是很容易忙了一整年,漲來跌去,只是白忙一場
幾點心得提供各位參考:
1. 檢視自己的投資性向
像我是外表保守,但骨子裡又會想冒險的那一種
當然我的條件也夠格讓我去「拼」
因為我用的都是「閒錢」,也就是一兩年內不會用到的資金
況且無家累 (爸媽不給我養,沒有老婆小孩.....)
這種情況下,我才會選擇多一點風險的股票基金作投資
我才敢追一些趨勢消息作為標的
若你還不是很清楚你的投資性向,沒關係!
我是建議可以先從穩定的歐洲市場著手
(目前環境是一定會獲利,這是個好的開始,請別自滿,要學習注意風險)
先了解一下整個買賣流程及市場消息的影響
逐步調整你的投資方向
因為太急躁絕對不會是件好事
所以投資寧可沒賺到,也不可以貿然「往水中投錢」,這不是許願池,OK ?
2. 建立自己的備案機制
這一點很多人都沒有做到
平常牛市(多頭環境) 大家都豐衣足食,國泰民安,很開心!
但是哪天風雲變色時,這個機制就是決定你「虧多不多」的重要因素了
我的備案機制很簡單 (我是投資股票型基金,我用這個當例子)
先把你手上已經投資的那幾支基金公司先列出來
然後先選該家公司的某一支債券型基金 (當遇到股市環境不好時,可以馬上轉換,轉換費才兩百元)
然後再選該家公司 與原本這基金性質不同的其他基金
(意思是,原本基金是東協市場的,你可以選一支新興市場或是能源類的當備案
因為性質不同,當某種基金有狀況時,可以轉換到別類的基金,才不會呆呆地放在那裡DOWN下淨值)
以上的備案機制是用在環境真的不看好的時候才可以用
別把基金當股票操作
因為你會發覺,炒短線你絕對會疲於奔命,而且轉換、贖回費用加一加也不少,實在沒那個必要 !!
各家投信也都有明列短線交易的罰則,到頭來得不償失
所以保持正確的投資觀念才會步上軌道
3. 不陷於「富有行銷手法」的基金迷失
要投資,就要自己決定
這個決定,不是單指「要不要拿錢買這支基金」,而是「我該買哪一支基金」
培養國際觀,關心國際環境,不論經濟方面還是環保、工業、政治、教育等都多多涉略
大概知道地球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就好了
然後重點來了.....
當你看了很多消息 (基智網),很多銀行寄來的基金宣傳單....OR 雜誌廣告
每支基金都寫得好像進場放一年就可以「安心」賺個 20%
對啦 ~ 兩年前有,兩年前不用他寫,你亂丟也會有,但是兩年前你在幹嘛?
對啊 ~ 兩年前我們身上沒幾分錢,還在努力的賺錢....
所以我要說的是,看消息很重要
首先要看市場消息,而不是單支基金的消息 (這是下手之前的最後一刻才要看的,下回再介紹)
你要先了解世界經濟環境的走勢,才能選中你要投資的標的,進而去選哪一支基金,OK ?
這三點我自己很重視
我知道有人會把他當股票操作,想說反其道而行,去「預期」某一類型的會漲,想等它翻紅
當然這無可厚非,每個人的策略都不同
只是這種「耗損」時間複利效果的做法,你願意承擔嗎? 見仁見智了
希望大家都能夠穩穩地投資,替未來多一點準備
若獲利的話,別忘了回饋給社會
你會發現那份滿足,遠遠大於你的獲利 

全站熱搜